从买保险以为是买保险箱到买保险防范未来的风险,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个历史进步其显着特征就是:无论是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上海在全国均排首位。但这并非表明上海市民的保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和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其差距更是显而易见。 近年来,上海的保险投诉率始终居高不下,这固然说明保险公司本身存在急待克服的缺点。但换个角度看,市民的保险意识尚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如:买了保险,把保单压箱低,从不琢磨一下;明明买的是储蓄型保险,却要获得疾病保障;明明买的是养老型保险,却要获得意外保障。或说:谁让代理人当初不讲清楚。但反问一句:为什么,你对自己买的保险商品如此一无所知?同样是商品,却从未见那个客户买的是暖壶,拿回去却当尿壶,还责怪商店没讲清楚。这话虽有点损人,但多少说明了大多市民对保险的无知程度。 眼下市场上的各种热点让人目不暇接。文凭热、补课热、电脑热、技术热一个接一个,但遗憾的是却从未出现保险知识普及热。尽管也有一年一度的保险宣传日,但那仅仅是“预热”,离真正的保险热尚有距离。 说来纳闷,关乎人的保障和生命,关乎社会稳定的保险。连总书记都专门作过重要指标,其重要性和眼下的各种热点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偏偏是整个社会对其正向的宣传抱忽冷忽热的态度,而对某些负面的事件却津津乐道。要说明的是,负面报道也是提高市民保险意识的一种手段。但靠负面报道能达到宣传普及保险知识的目的吗?说有关方面对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不用心,那也不符实际。不是有些外资保险公司出巨资培养大学的莘莘学子吗?但那是提高不是普及。 提高市民的保险意识,各项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落实是前提,但有关方面是不是也有责任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做一做市民的保险知识普及工作呢?保险公司是不是也有必要经常召开一些类似增员说明会的市民保险知识普及说明会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随着WTO的临近,大量外资保险公司涌进国内已是指日可待,市民保险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迫在眉睫。市民保险意识极大提高之日就是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兴旺发达之时。这是毫无疑义的。
国峰保险总公司寿险部编制
|